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徐武力:课堂要不要“模式化”

2025-02-17 来源:无忧教育

【徐武力专栏】

课堂要不要“模式化”

原创作者| 徐武力(安徽省亳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

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,一个备受瞩目的议题悄然兴起——课堂是否需要“模式化”?课堂“模式化”,是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和学生的特点,选择合适的教学程序和策略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,让教学过程更加地规范化、系统化。

一、课堂“模式化”的优势:打造高效学习的金钥匙

1.掌舵课堂,精准导航

“模式化”教学如同教师的导航仪,帮助老师们精准把控课堂节奏,确保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。它让教师依据大纲和教材,预先规划好教学的每一步,既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漫游,又保证了知识的全面覆盖。正如魏书生在《魏书生谈课堂教学》中提到的,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,如“以奇激趣”、“以新激趣”,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课堂更加的生动、高效。

2.自主学习,点亮未来

更令人兴奋的是,“模式化”教学还为学生插上了自主学习的翅膀。通过学案这一创新工具,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,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角。学案以学生为中心,引导学生主动探索、互动交流,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、高效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更为他们的未来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3.公平之光:照亮每一个角落

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基础教育不仅是个人梦想的起跑线,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固基石。当把目光投向远方,课堂“模式化”作为一种教育策略,正悄然引领着基础教育向更加公平、高效的方向发展。课堂“模式化”通过统一的教学标准、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,努力缩小教育差距,让教育公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
二、教育公平与质量:长远视角下的课堂“模式化”探索

1.警惕过度模式化造成的教学僵化

当然,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,课堂“模式化”也不例外。过度的模式化,可能会让教学变得僵化,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。正如建构主义所强调的,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,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他们的需求和潜能值得用心倾听和挖掘。如果教师一味地遵循固定的模式,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,那么,课堂就可能变成一潭死水,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。同时,也应警惕,“模式化”教学不应成为教师个性化风格的枷锁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,如果所有的课堂都变得千篇一律,那么,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将大打折扣。

2.新课改:形式与本质的和谐共生

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,我们更要警惕形式主义的陷阱。有些学校为了追求表面的新颖,将课改变成了一场“表演”,却忽视了提升教学本质的目的。这样的课改,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精力,更让学生无法真正受益。真正的课改,应该是形式与本质的和谐共生,既要注重形式的创新,更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。

三、模式化的双刃剑:在规范与灵活间寻找平衡

1.寻找平衡:在规范与个性间起舞

在探索的过程中,我们逐渐明白,真正的教育艺术在于如何在“模式化”与“个性化”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。教师们应当在遵循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,灵活运用教学策略,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,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机与活力。例

如,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实验学校就在推行课堂“模式化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自2016年起,邹平双语实验学校就开始了“走向智慧化课堂”改革的道路,在全校16个班级内部署了OKAY智慧课堂,系统覆盖了800余名师生。另外一所创办于2013年的毕节梁才学校,除了实施“34567魅力高效课堂教师主导教学模式”外,还于2020年全面实施“翻转智慧课堂”模式。课堂模式的实践引领了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。

智慧课堂通过智能终端实时分析、展现学生的学习数据,教师能够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学情,及时调整课堂策略并推送不同的教学内容。这一模式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提出的“课堂革命发展要求”高度一致,即“解放学生、发展学生,实现不唯师、只唯生,不唯教、只唯学”的目标。在这种模式下,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地关注和满足。教师摒弃了传统“一言堂”的授课方式,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。

2.教育的未来:智慧与个性的双重绽放

将科技手段和教学理念巧妙融合,打造出既充满智慧又极具个性化的课堂。老师会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,做到因材施教,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节奏,量身定制教学计划;学生们则能在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尽情发挥。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潜能,还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,逐渐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。

为了实现这样的课堂,课堂“模式化”是很有必要的,为老师们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,也为促进教育公平、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但在“模式化”教学的过程中,我们要权衡利弊,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,也要警惕可能带来的问题,避免过度“模式化”让教育变得僵化。

所以,老师们需要灵活运用“模式化”教育,满足学生们的多元化需求。他们要在模式化和个性化之间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,不断优化教学效果,让教育既能规范有序,又能充满个性;既能高效快捷,又能公平公正。

目前,浙江海亮教育“模式化”办学体系亦然在县域乡村教育振兴伟大征途中大放异彩,为县域乡村教育振兴迸发出蓬勃力量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们一定能找到并进一步形成那种更规范更个性、更高效又更公平的理想教育形态,继续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才!

▲本文作者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徐武力近照

Top